1月30/31日鹿林彗星目视观测报告
叶 泉志 发表于2009年1月31日12时50分时间(UT)/星等/彗发直径
Jan. 29.87, 6.7, 7′ (Q.-z. Ye, near Liantang, Guangzhou, China, 0.13-m refractor);
Jan. 30.88, 7.3, 7′ (Q.-z. Ye, near Liantang, Guangzhou, China, 0.13-m refractor);
观测札记可参考本人博客:http://blog.y234.cn
2009年1月27日清晨的鹿林彗星
郭正强(皮侠客) 发表于2009年1月27日8时54分单位楼顶。
大年初一值夜班,终于等来了一个好天气 。今晨彗星很清楚,彗发明显增大,只是表面亮度变化不大,增亮的是整体亮度。
拍摄器材C80ED+0.63x+Canon400D+LXD75,3888×2592像素,连拍后叠加处理。
鹿林彗星目前的亮度约7等,彗发(Dia.)大于5.5分,凝结度(DC)约为6,彗尾不可见。
2009年1月11日清晨的鹿林彗星
郭正强(皮侠客) 发表于2009年1月11日8时07分单位楼顶。
终于盼来一个像样的晴天!尽管还有大月亮陪伴,但是空气透明度很不错,鹿林彗星(C/2007 N3)的观测条件更好,细节更多。
鹿林彗星目前的亮度大于7.2等,彗发(Dia.)大于3.5分,凝结度(DC)大于6,因为天气和角度原因,目前彗尾不可见。
拍摄器材C80ED+0.63x+Canon400D+LXD75,3888×2592像素,连拍后叠加处理。
1月5日的鹿林彗星
叶 泉志 发表于2009年1月8日10时54分以上是3张在1月5日用鹿林41厘米望远镜(即发现彗星时所用的望远镜)拍摄的鹿林彗星影像,分别用了1张蓝通道、1张可见光通道和7张红通道的影像处理而成。可以看到长达约15-20′的离子尾。最后一张用Larson-Sekanina变换处理的影像,可以辨认出近核区域的至少9条喷流。
本人将在自己博客(http://yeiht.y234.cn)上不定期更新新近拍摄之鹿林彗星影像,其中优异者亦会在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上发布。敬请各位关注。
2009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实况
叶 泉志 发表于2009年1月7日17时02分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初步分析,2009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主极大出现在北京时间3日20:29,EZHR=161+/-25,这一主极大大约持续了1小时;另外在北京时间3日18:15有一个EZHR=157+/-13的次极大,持续了约3个小时。若不缩窄时间窗口,则主峰与次峰之间的分隔将不太明显,ZHR=145+/-10的极大出现在北京时间3日21:04。地球通过物质密集区(ZHR>20)的时间大约为22小时。
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动不太寻常。国际流星组织过去发布的各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分析摘要如下:1997年通过时间约为27小时,ZHR~=60 (Jan. 3, 4h UT);1998年约为22小时,ZHR=139+/-46 (Jan. 3, 17:35 UT);2001年约为13小时,ZHR=131+/-23 (Jan. 3, 13:30 UT);2008年约为21小时,ZHR=65+/-11 (Jan. 4, 7:35 UT)。相比之下,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跃程度不仅较高,而且极大也持续了较长时间(两个极大合在一起出现了大约5个小时的峰值,而以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
参考文献:
Arlt, R., 1997. IMOML
Arlt, R., 1998. IMOML
Arlt, R., 2001. IMOC
IMO, 2008. IMOC
2009年1月4日,观测鹿林彗星
郭正强(皮侠客) 发表于2009年1月4日13时34分单位楼顶。
昨天一天的天气都很糟糕,虽然是晴天,但是雾气很大,晚上金星和月亮都是雾蒙蒙的,没办法放弃了水星观测,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及另外几颗小彗星拍摄观测也只能放弃。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4日凌晨的鹿林彗星(C/2007 N3)。
早上4:50分起床,雾小了很多,但是天空有薄云,星星不是很多,目视极限大概在3等左右,根据预报,今晨5时34分天文微光开始的时候彗星的高度只有13度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位置能否观测到彗星实在没把握。
由于彗星高度过低,我平时用于观测的楼顶大平台已经有遮挡,只能将器材搬到更高的小平台上,但是小平台北面又有遮挡,无法通过北极星对极轴……早上的观测就是在这样的诸多麻烦中进行的。
好在一切麻烦我都事先作了准备,只是低空能见度太差了,离彗星不到2度的天蝎β(2.6等)在寻星镜中都看不到。这时拍摄显示了相比肉眼的巨大优势,在ISO3200下5秒曝光就瞥见了彗星的身影,8秒的曝光彗星更清楚了,但是背景已经有些发白。
早在2008年10月1日,我就已经观测过了鹿林彗星,当时的观测条件和现在一样差,不同的是当时彗星是在日落后观测,比现在暗很多,现在是日出前观测,从太阳后面转回来的鹿林彗星至少已经增亮了2个星等。
今天早上的鹿林彗星我做了比较细致的亮度估算,用传统的比较法,通过6颗对比星得出的彗星亮度是7.4等,这种方法以前我目视观测时常用,但是用照片上的星点进行估算总感觉估算的亮度要比实际亮度暗,我的直觉是鹿林彗星的目前已经亮于7等!
鹿林彗星的彗发(Dia.)大于2.5分,凝结度(DC)大于5,因为天气和角度原因,目前彗尾不可见。
拍摄器材C80ED+0.63x+Canon40D+LXD75,3888×2592像素,连拍后叠加处理。
[快报]2009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出现异常活动
叶 泉志 发表于2009年1月4日9时23分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最新分析结果,2009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极大大致出现在1月3日14-21时(北京时间),极大流量约为135颗/小时;极大持续了大约7小时,较以往的极大延续时间(不足2小时)大大增长。本站将会做跟进报道。
News! P/2008 Y2 (Gibbs)(吉布斯) & C/2008 Y3 (McNaught)(麦克诺特)
Man-To Hui 发表于2009年1月2日22时58分 [1]卡塔琳娜巡天系统的A. R. Gibbs在由该系统的0.68-m Schmidt望远镜12月31日所摄的图片中发现一颗新彗星,发现时彗星于方位角280-285°一方向有长度为16″-20″的狭窄彗尾。E. Beshore (勒蒙山1.5-m反射)拍摄的彗星照片则显示彗星在方位角280°方向有一长度约1′的彗尾。发现位置如下:
2008 UT R.A. (2000) Decl. Mag.
Dec. 31.36701 10 04 12.21 +19 49 55.3 18.2
Smithsonian天体物理天文台的T. Spahr利用12月1日莱蒙山的数据及12月21日卡特琳娜的数据认证了这一目标。报告置于NEOCP后,更多观测这确认了这一发现,包括Spacewatch的J. V. Scotti,Mayhill的R. Ligustri,以及Mayhill的P. Camilleri、E. Guido和G. Sostero。新彗星临时编号是P/2008 Y2 (Gibbs)。(IAUC 9008)根据初步轨道根数,该彗星将于2009年1月22日过近日点,近日距约1.6 AU,周期约6.8年。(MPEC 2009-A03)此彗星系卡特琳娜巡天系统所发现的第67颗新彗星,同时亦是Gibbs个人的第11颗新彗星。
[2]塞丁泉巡天系统的R. H. McNaught在系统所属的0.5-m Uppsala Schmidt望遠鏡于12月31日所摄的CCD图片中发现一颗新彗星,彗星有一条方位角为300°、长度为15″的彗尾。发现位置如下:
2008 UT R.A. (2000) Decl. Mag.
Dec. 31.64373 8 51 56.50 -21 59 43.3 16.3
报告放置到NEOCP后,Mayhill地R. Ligustri,Mayhill的E. Guido、G. Sostero和P. Camilleri (remotely near 以及Tucson的J. E. McGaha确认了该发现。该彗星编号为C/2008 Y3 (McNaught)。(IAUC 9009)初步轨道根数表明,该彗星将于2009年11月8日过近日点,近日距约1.9 AU。(MPEC 2009-A04)这颗彗星是塞丁泉巡天所发现的第55颗新彗星,同时也是McNaught个人的第45颗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