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是国内创办较早的天文网站之一,于1999年开始运行。又称“慧留心雨”或CMCN。主要方向为彗星、小行星和流星,包括它们的最新消息、有关知识、观测方法等。除了提供许多专业信息以外,它还尽可能满足圈外人士的需求,提供科普信息并公布对有关天象的指导内容。内容基本是原创或直接从国外网站翻译。其中全年流星资料库是目前互联网上最齐全的中文流星雨数据库,包括了目前人类研究过的一百四十多个流星群的数据。

轨道恰好和地球相交的小行星2006 QV89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31日9时23分

  卡塔琳娜巡天29日发现了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初步轨道显示该小行星和地球轨道的最小距离在5000公里以下。在2019-2098年间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0.1%,属于非常高的概率。不过我们不必担心,该小行星直径很小,不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对该小行星进行进一步的定轨观测。

麦克若特彗星(C/2006 Q1)轨道变动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30日9时01分

  根据MPEC 2006-Q50的消息,由于麦克若特彗星得到了进一步观测,轨道有少许变动,近日距增大了一个天文单位,过近日点时间也推迟了3个月。预计它在2008年年中会达到12-13等的亮度。

冥王星遭降级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24日22时20分

  最新消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5A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赛丁泉发飚 麦克若特又下一城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24日9时58分

  今晨MPEC 2006-Q22的消息,赛丁泉巡天的R. H. McNaught又发现了一颗新彗星—— C/2006 Q1 (McNaught)。根据初步计算,该彗星在明年3月通过近日点时,亮度可达7等。当然,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轨道也可能有变动。

73P-B瓦解了?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20日15时22分

  14日,本人发现Schwassmann-Wachmann彗星的B核亮度似乎有不寻常的下降:7月底其核星等仍有15等左右,但8月14日晨LUSS观测的时候,核星等只有20等左右。随后,Robert McNaught证实了这一点。

  20日,Stephane Garro报告说,他无法用29厘米镜搜寻到此核。73P-B可能已经瓦解。这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Jenniskens和Vaubaillon发布在布拉格国际天文学大会会刊上,关于御夫座流星暴的文章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20日10时34分

With the past Leonid storms still fresh in memory, the Earth is about to encounter another comet dust trail, which should shower the western USA and northern Pacific with a rain of meteors on September 1, 2007. This time, the comet is of the long-period type, orbiting the Sun only once every ~ 2000 years. When it last past Earth’s orbit in 82 BC, dictator Lucius Cornelius Sulla took control of Rome and a young Julius Ceasar was still only his subordinate in the East. In that year, the comet lost a cloud of dust particles. Since, it has taken some particles longer to return than others and a trail of dust is now passing Earth orbit constantly. Only when the planets steer of that trail and into Earth’s path
do we get to see a meteor outburst.
We predict that the Earth will encounter the 1-revolution dust trail of the long-period comet C/1911 N1 (Kiess) on September 1, 2007. A two-hour meteor outburst of “alpha-Aurigids” will occur with many +1 and +0 magnitude meteors. The encounter will peak at 11:37 UT, which makes the shower visible from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where the radiant will be high in the sky just before dawn. The Moon will be only three days before full Moon (on Sept. 04 at 02:32 UT) and high in the sky (~ 69° at San Francisco), but the typical Aurigid meteor will be so bright that the Moon won’t dim much of the display.
What makes this shower so special is the opportunity to see bits and pieces of the comet’s original crust. Long-period comets have just recently returned from cold storage in the Oort cloud and are still covered by a crust that resulted from 4.5 billion years of exposure to cosmic rays. When the comet returns to the inner solar system, that crust is crumbled and creates peculiar meteors.
The only other time that the dust trail of a long-period comet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1995 alpha-Monocerotid outbur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teoroids had lost all of their volatile sodium minerals.
We can not be certain that the dust of comet Kiess is also from its original crust, but we better grab this opportunity. There will be no other chance to study long-period comet dust trails in the next three decades.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prediction of meteor outbursts and the parent bodies of meteor showers can be found in the book “Meteor Showers and their Parent Comets”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eduled to arrive from the printer on August 16.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protected]

2007年:御夫座流星暴?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19日23时39分

  当地时间18日下午,美国流星专家Jenniskens在布拉格国际天文学大会上宣布了他的最新预测:2007年9月1日世界时11:37左右,地球将在很近的距离穿过御夫座流星雨尘埃云,届时可能产生流量达400或以上的流星雨,更有可能达到暴雨级别。根据这一预测,最佳观测地点将在北美洲西岸。他进一步表示,这次爆发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明亮流星。

  具体信息仍不清楚。本站将关注此事。

鹿林巡天8月13日拍摄的麦克若特彗星 (C/2006 P1)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15日22时47分

  参见http://csc.lamost.org/yeiht/wordpress/index.php?page_id=140&file=Lulin-Sky-Survey/ck06p010_20060813.PNG

短讯 沉默的英仙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14日9时44分

  在满月和天气的一致影响之下,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在预测峰值极大的欧亚地区,由于天气的影响,没有很多人能够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美洲大陆的观测者仅观测到每小时20颗(实际计数,非ZHR)的低流量。过几天IMO的分析出来之后,我们将可以得到对2006年英仙座流星雨更全面的印象。

布赖恩·马斯登功成身退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14日8时59分

  国际小行星中心主席布赖恩·马斯登将于布拉格国际天文学家大会之后退休。他作为第二任国际小行星中心主席,1978年以来一直处理与小行星有关的方方面面。具体消息参见MPC 57381-2:http://groups.yahoo.com/group/mpml/message/17334

C/2006 P1 (McNaught)轨道变更!

Man-To Hui 发表于2006年8月12日12时40分

  彗星C/2006 P1 (McNaught)的轨道戏剧性地变化了。更多的观测数据表明,彗星将在2007年1月11日、在约0.17AU处过近日点。届时彗星的距日角距较小,或许能从SOHO的LASCO视场中通过。过近日点后,它会向南移动并且成为南半球观测者的大好目标——用双筒即可观测到,也许它在近日点附近能够达到0等的亮度。但是,这颗彗星的绝对星等十分大(很暗),可能在过近日点之前就已经瓦解掉了。下面是其轨道跟数(来自MPEC 2006-P43):

Orbital elements:
    C/2006 P1 (McNaught)
T 2007 Jan. 11.742 TT                                   MPC
q   0.16964              (2000.0)            P               Q
                   Peri.  156.022       +0.137954       -0.198530
                   Node   267.400     +0.676404       +0.734540
e   1.0          Incl.   76.249        +0.723496       -0.648874
From 39 observations 2006 Aug. 7-11.

2006年英仙座流星雨前瞻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11日10时37分

  很抱歉今年的前瞻出得晚了一点。不过由于今年月光影响严重,又没有显著的流星物质云与地球相遇,因此我想,前瞻出得迟一些对大家没有太大影响吧。

  俄罗斯科学家M. Maslov前日发表了他对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预测。他指出1479年回归物与地球的距离将在0.005AU左右,即比月球还远1倍多,可以肯定地球的影响不大。因此,今年影响地球的应该主要是传统物质云,即按照IMO的预测,极大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3日早上。不过应该提醒各位,由于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一般很平,所以提前一点观测没什么关系。特别要提醒入门的菜鸟,不要受所谓“最佳观测时间是4:00”之类的愚蠢说法的影响。流星雨不是家里的小猫,让他几点来就几点来的,呵呵~~~~ 一般来说,连今天晚上都有不少好东西可以看的。所以各位要是有兴趣,早点计划啦!难得是周末。不过留意一下,大月亮天确实会对流星数量造成一定影响。

  顺带给各位菜鸟同胞,本人去年写的前瞻,其中有比较详细的指引,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http://ccn.lamost.org/news/per2005.htm

  也许大家有兴趣知道英仙下一次大活动可能是什么时候?呵呵,放心,不是所谓的要等1xx年。未来几年,由于大行星引力的缘故,英仙的流量可能会有上扬,目前知道的是2009年,具体消息还要进一步了解。各位就不要望梅止渴啦,就像今年的ZHR有近100,也是非常难得的,一年没有几个流星雨能过100!所以呀,各位还是好好观赏吧,先祝各位好运气!

SOHO彗星认证

Man-To Hui 发表于2006年8月9日21时18分

  MPEC上发布了最近的一些SOHO彗星认证:

Orbital elements:
Comet                 T                 q         e       Peri.    Node       Incl.       C
CK06O030   2006 July  17.79   0.0064   1.0      69.92   353.43   146.75     X
CK06O040   2006 July  20.88   0.0057   1.0      69.09   342.68   138.72     X
CK06O050   2006 July  22.22   0.0079   1.0      46.01   319.03   132.33     X
CK06O060   2006 July  24.72   0.0049   1.0      75.64   356.06   144.20     X
CK06O070   2006 July  27.35   0.0055   1.0      76.52   357.01   144.24     X
CK06O080   2006 July  27.58   0.0052   1.0      81.87     3.71    145.19     X
CK06P020   2006 Aug.   2.31   0.0051   1.0      77.59   358.59   144.30     X
CK06P030   2006 Aug.   3.16   0.0050   1.0      76.39   357.50   144.02     X
CK06P040   2006 Aug.   3.84   0.0050   1.0      84.22     5.33    144.56     X
CK06P050   2006 Aug.   3.79   0.0050   1.0      92.44    17.11    136.10     X
CK06P060   2006 Aug.   4.10   0.0072   1.0      71.10   355.03   144.00     X
CK06P070   2006 Aug.   4.87   0.0051   1.0      74.71   355.69   144.42     X
  发现者分别如下:

编号                族群   发现者            备注

C/2006 O3  Kreutz T.Hoffman   SOHO-1174

C/2006 O4  Kreutz  苏华    SOHO-1175

C/2006 05  Kreutz  苏华    SOHO-1176

C/2006 06  Kreutz  苏华    SOHO-1177

C/2006 07  Kreutz  苏华    SOHO-1178

C/2006 O8  Kreutz  苏华    SOHO-1179

C/2006 P2  Kreutz A. Kubczak  SOHO-1180

C/2006 P3  Kreutz A. Kubczak  SOHO-1181

C/2006 P4  Kreutz    袁仕鸿   SOHO-1182

C/2006 P5  Kreutz    苏华      SOHO-1183

C/2006 P6  Kreutz  苏华    SOHO-1184

C/2006 P7  Kreutz A. Kubczak  SOHO-1185,1000th SOHO Kreutz彗星

  更多数据:MPEC 2006-P28, MPEC 2006-P32, MPEC 2006-P33

C/2006 P1 (McNaught)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8月9日9时51分

  2006年8月7日,赛丁泉巡天的麦克若特(R. H. McNaught)报告了在傍晚天空的一颗17等的新彗星。经过24小时的确认周期之后,MPEC2006-P31公布了这颗彗星的发现。麦克若特彗星将在明年6月通过近日点,届时亮度将达到10等左右,观测条件还不错,普通爱好者可以尝试。

News!P/2006 HR30 (Siding Spring)

Man-To Hui 发表于2006年8月4日22时39分

  今年4月20日、由赛丁泉巡天系统发现的小行星2006 HR30 被S. C. Lowry和A. Fitzsimmons,以及M. Hicks和K. Lawrence发现有彗星活动特征。前者利用欧南台的La Silla的3.5-m New Technology Telescope,后者利用帕落马的5米海耳望远镜。该目标被给予彗星编号为P/2006 HR30 (Siding Spring)。该彗星曾因是1986年3月5日的单晚目标而未被确认。P/2006 HR30 (Siding Spring)将于2007年1月在约1.2AU处过近日点,周期约22年。倘若该彗星的活动进一步,则它会在07年1月达到11等。以下是其轨道跟数:

Orbital elements:
    P/2006 HR30 (Siding Spring)
Epoch 2007 Jan. 20.0 TT = JDT 2454120.5
T 2007 Jan. 2.2815 TT                                   MPC
q   1.226435             (2000.0)            P               Q
n   0.0450815     Peri.  117.4137      +0.2821817      -0.8697202
a   7.818745       Node  309.9512     +0.5813866      +0.4907670
e   0.843142       Incl.   31.8845      +0.7631272      -0.0522931
P  21.9
From 265 observations 2005 July 6-2006 Aug. 1, mean residual 0″.3.

  更多数据:IAUC 8735, MPEC 2006-H40, MPEC 2006-P09

News!C/2006 O2 (Garradd)

Man-To Hui 发表于2006年8月3日3时11分

  赛丁泉(Siding Spring)的G. J. Garradd在2006年7月30日时上报了他的新彗星发现,这颗彗星被给予编号为C/2006 O2 (Garradd),初步轨道跟数显示,该彗星将于2006年10月5日在约1.6AU处过近日点。遗憾的是,该彗星不会太亮,顶多不会超过16.8等。这是赛丁泉巡天系统的第25颗彗星,同时也是Garradd的第二颗。更多在IAUC 8734MPEC 2006-P05

  下面附其初步轨道跟数:

Orbital elements:
    C/2006 O2 (Garradd)
T 2006 Oct. 5.228 TT                                    MPC
q   1.56375              (2000.0)            P               Q
                   Peri.   19.660       +0.452384       +0.591388
                   Node   283.123    -0.882134        +0.186693
e   1.0          Incl.   43.270       -0.131102        +0.784478
From 28 observations 2006 July 30-Aug. 1.

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 1999-2009年 版权所有
叶儿山WordPress(中文)提供技术支持
您可以订阅本站的文章 (RSS) 和/或 评论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