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是国内创办较早的天文网站之一,于1999年开始运行。又称“慧留心雨”或CMCN。主要方向为彗星、小行星和流星,包括它们的最新消息、有关知识、观测方法等。除了提供许多专业信息以外,它还尽可能满足圈外人士的需求,提供科普信息并公布对有关天象的指导内容。内容基本是原创或直接从国外网站翻译。其中全年流星资料库是目前互联网上最齐全的中文流星雨数据库,包括了目前人类研究过的一百四十多个流星群的数据。

小行星2006 OF2:彗星?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7月22日16时47分

  MPEC 2006-O13(http://cfa-www.harvard.edu/mpec/K06/K06O13.html)公布了小行星2006 OF2的发现。这是业余天文爱好者J. Broughton在美国芦苇溪天文台(Reedy Creek)用51厘米望远镜发现的。其轨道根数如下:

2006 OF2
Epoch 2006 Sept. 22.0 TT = JDT 2454000.5                MPC
M 359.38273              (2000.0)            P               Q
n   0.00083703     Peri.   95.49714     +0.49798753     -0.80265709
a 111.5084268      Node   318.69967     +0.45630956     +0.56442674
e   0.9777480      Incl.   29.82473     +0.73742119     +0.19277980
P  1180            H    9.7           G   0.15

  它将在2008年底通过近日点,届时亮度可达13等。鉴于其轨道比较特殊,这颗小行星稍后可能会被证实是彗星。目前还没有人观测到它有彗星活动。

新的火星特洛伊族成员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6月22日21时57分

刚刚发布的MPEC 2006-M25公布了一颗新的火星特洛伊族成员,2006 MU6。这颗直径不到500米的小行星属于火星特洛伊族L4区。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火星特洛伊族只有4个成员,现在这一发现证明火星特洛伊族可能是一个较大的群体。

特洛伊族小行星指的是在行星的前/后60度上运行的小行星,最著名的是木星的特洛伊族(分为特洛伊族和希腊族)。除了木星以外,火星和海王星也有特洛伊族,但土星和天王星的特洛伊族早已经被木星吞并了。

冥王星的卫星有了名字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6月22日14时09分

昨天发布的IAUC 8723公布了冥王星两颗新卫星的名字,分别叫“尼克斯”(Nix)和“海德拉”(Hydra)。这两颗卫星是美国研究人员在2005年发现的。

研究组的代表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向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提交了名字。原本尼克斯的名字叫耐克斯(Nyx),但因为这和另外一颗小行星的名字重叠,因此IAU在征询发现者意见之后改名叫尼克斯。

这儿有这两颗小卫星的照片:http://www.comcast.net/news/science/index.jsp?cat=SCIENCE&fn=/2006/06/21/418819.html

一颗很接近地球的小行星——2006 MV1

叶 泉志 发表于2006年6月21日9时00分

由LINEAR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06 MV1,北京时间昨天夜间到距离地球最近只有2个地月距离多一点,最大亮度达到17等。

这颗小行星的初步轨道刊登在今晨发布的MPEC 2006-M15上。它的直径只有10-20米,对地球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这是最近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另外一颗小行星,2004 XP14,将在7月3日到距离地球的最近点,仅有1.1个地月距离,亮度将达到12等。

参数详解

叶 泉志 发表于2004年4月24日0时00分

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译自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

轨道根数的量值是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快递(IAUC)、小行星中心快递(MPC)和小行星中心电子快递(MPEC)发布的,其详细内容的定义如下(详细的、官方的关于这些量值的物理概念,以及不同量值之间的任何关联,这是轨道根数处理的标准)

历元 Epoch

这个轨道根数所使用的历元。

M

历元时间的平近点角。

n

平均日运动(单位为 度/日)。

a

轨道半长径(单位为 天文单位)。

z

轨道半长径的倒数(单位为 1/天文单位)。

q

近日点距离(单位为 天文单位)。

e

轨道偏心率。

P

轨道周期(单位为 年)。

Peri. (ω)

近日点角距,彗星轨道近日点与轨道升交点之间的角度(单位为 度)。

Node (Ω)

升交点黄经,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角度(单位为 度)。

Incl. (i)

轨道倾角(单位为 度)。

向量P和Q

向量P和Q是用于描述轨道根数Peri.,Node和Incl.。要了解这两个参数数值的使用,请参阅标准天文机器码。

U

不定参数

不是每一个轨道都要给出以上量值,不过为了更好的描述轨道往往会跟出足够的信息。

接下来这两个量值不是轨道参数,但通常都会给出它们。

H

绝对目视星等。可以看看H值的确定

G

斜率参量,对于绝对星等的解释,G星等系统可以查阅波维尔在小行星二号专著中524-556页的《小行星光度测定》(Application of Photometric Models to Asteroids)(由亚利桑那大学印刷厂出版,ISBN 0-8165-1123-)。

++++++++++++++++++++++++++++++++++++++++++++++++++++++++++++++++++

确定一颗通常状况下的小行星的不定参数U的值,小行星中心需要介绍不定参数U。这是一个0-9之间的整数,0表示一个很小的不确定而9表示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实践中,U很少在6以上。

U的值可用以下方式计算。首先,设

RUNOFF = (dT * e + 10 / P * dP) * ko / P * 3600 * 3

其中:dT是过近日点的不定时间(单位为 日);e是偏心率;P是轨道周期(单位为 年);dP是不定轨道周期时间(单位为 日);ko是高斯常数(单位为 度) = 180 / pi * 0.01720209895;3600是角秒的转换;3是让误差尽可能接近真实模型的经验系数;

RUNOFF是轨道经度每10年所减少的角秒数

然后将RUNOFF换算成不定值U:

CONS = ln(64800)/9   CONS ~ 1.49

U = INT(ln(RUNOFF)/CONS)+1 (0 ≤ U ≤ 9)

其中:ln是自然对数;INT是到更大整数的转换,但小于最大值 (例如,INT(3.5)=3,INT(0.99)=0,INT(-0.45)=-1);

在不同的RUNOFF值下,U的值如下表(单位为 角秒/十年)

   U      RUNOFF              U      RUNOFF     
0      < 1.0               5      < 1692    
1      < 4.4               6      < 7488    
2      < 19.6              7      < 33121    
3      < 86.5              8      < 146502    
4      < 382               9      > 146502 

++++++++++++++++++++++++++++++++++++++++++++++++++++++++++++++++++

接下来的表是小行星/彗星的绝对星等(H)-直径的转化。在左边的H所对应的直径是千米,在右边的H所对应的直径是米。例如,对于一个岩石星球,H=8.0的时候其直径在65-150千米之间,而H=23.0的时候直径应该是65-150米之间。而对于一个冰球,相对应的直径可能是45-150千米或45-150米。

绝对星等-直径的转化也可以来求出目标的反照率(albedo)。这个量值对于大多数目标来说仍是不可知的,所以直径用行来列表:最小相对应的反照率是0.5,而中等相对应的反照率是0.25,最大相对应的反照率是0.05。而大部分的小行星所对应的反照率都在0.05-0.25之间。如果某天体的反照率小于0.05,直径就应该是更大的。

直径-绝对星等-反照率换算表
            H             反照率            H 
                   0.50    0.25    0.05      
           -2.0    4700 -  6700 – 14900    13.0
           -1.5    3700 -  5300 – 11800    13.5
           -1.0    3000 -  4200 -  9400    14.0
           -0.5    2400 -  3300 -  7500    14.5
            0.0    1900 -  2600 -  5900    15.0
            0.5    1500 -  2100 -  4700    15.5
            1.0    1200 -  1700 -  3700    16.0
            1.5     940 -  1300 -  3000    16.5
            2.0     750 -  1050 -  2400    17.0
            2.5     590 -   840 -  1900    17.5
            3.0     470 -   670 -  1500    18.0
            3.5     370 -   530 -  1200    18.5
            4.0     300 -   420 -   940    19.0
            4.5     240 -   330 -   740    19.5
            5.0     190 -   260 -   590    20.0
            5.5     150 -   210 -   470    20.5
            6.0     120 -   170 -   370    21.0
            6.5      95 -   130 -   300    21.5
            7.0      75 -   110 -   240    22.0
            7.5      60 -    85 -   190    22.5
            8.0      45 -    65 -   150    23.0
            8.5      40 -    50 -   120    23.5
            9.0      30 -    40 -    95    24.0
            9.5      25 -    35 -    75    24.5
           10.0      19 -    25 -    60    25.0
           10.5      15 -    20 -    50    25.5
           11.0      12 -    17 -    37    26.0
           11.5       9 -    13 -    30    26.5
           12.0       7 -    11 -    24    27.0
           12.5       6 -     8 -    19    27.5
           13.0       5 -     7 -    15    28.0
           13.5       4 -     5 -    12    28.5
           14.0       3 -     4 -     9    29.0
           14.5       2 -     3 -     7    29.5
           15.0       2 -     3 -     6    30.0
           15.5       1 -     2 -     5    30.5 
           16.0       1 -     2 -     4    31.0
           16.5       1 -     1 -     3    31.5
           17.0       1 -     1 -     2    32.0
           17.5       1 -     1 -     2    32.5

近地天体搜索机构介绍

叶 泉志 发表于2004年2月2日0时00分

 

 

林肯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LINEAR) 

林肯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The Lincoln Near Earth Asteroid Research,缩写是LINEAR)由麻省林肯理工大学主办,美国空军和美国航空航天总属赞助的计划。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监视太空的人造飞行器,发现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

实施地点设在美国松克拉怀特沙漠导弹试验基地,使用一对GEODSS望远镜+CCD进行观测,并将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送到林肯实验室进行分析。林肯实验室可科学家整夜整夜地分析数据,并将得到的有用数据送去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并送到NEOs验证页面征集后续观测数据,最终发现新彗星、不寻常的天体或者是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NEAT)

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Near-Earth Asteroid Tracking,缩写NEAT),是JPL推进实验室天文台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进行的一个计划,旨在对小行星和彗星的研究。NEAT的主要科研人员是主调查员埃利诺·赫林博士,助手史蒂文·帕拉多博士,计划管理人员戴维·洛宾内伊兹博士(现在耶鲁大学)。发现的天体情报被送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由NEOs的观测者确认新天体。NEAT的USAF地面中心首先被建立在夏威夷的茂伊岛上,使用深空目标监视系统(GEODSS)系统进行搜索。该系统由JPL推进实验室设计制造,安装了一架1米的GEODSS望远镜。从1995年12月开始,NEAT每个月用12个夜晚进行近地小行星搜索工作,一直到1999年2月。以后,NEAT系统被移到了茂伊岛的宇宙目标监视系统(MSSS)的1.2米镜上,MSSS是由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局和JPL推进实验室合办的,NEAT的任务北扩展到了观测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搜寻观测。从2000年2月开始,NEAT每个月用18个夜晚进行搜索。

 

洛维尔天文台近地天体搜索计划(LONEOS)

洛维尔天文台近地天体搜索计划(LONEOS)是一个搜索接近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的计划。这些天体叫做“近地天体”(NEOs),在历史上已经数次撞击地球。直径大于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约有1000个。截至2001年3月,人类已经发现了450个。如果它们撞击地球,将会造成悲惨的结果,发现这些大的小行星是避免地球被撞击的第一步。这一件工作就是需要一个望远镜的网络进行这些危险物体的搜寻,LONEOS就是这一计划的部分。

LONEOS的总部设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它能对全天进行搜索。望远镜能够纪录目视星等在19.3等以上(比肉眼的极限暗100000倍)的所有天体。截至2001年8月,LONEOS已经报告了超过1000000个天体。10年之后,我们估计LONEOS就可以发现500个大于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增长我们对近地小行星的认识。

 

赛丁泉巡天(SSS)和卡塔利纳巡天 ( CSS )

位于澳大利亚赛丁泉的赛丁泉巡天和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卡塔利纳山脉的卡塔利纳巡天是姐妹计划。他们分别用设在赛丁泉的50厘米施密特和1米反射镜,以及莱蒙山的1.5米反射镜进行进地目标搜寻。

 

太空监测(Spacewatch)

太空监测计划(Spacewatch Project)是1980年成立的。1982年,基特峰天文台的90厘米牛顿式望远镜加入了太空监测计划,并于次年使用320×512的CCD进行近地搜索。而1989年,太空监测计划换装了2000×2000的CCD,成为NEO项目(1989年成立)中第一个使用大幅面CCD的天文台。1990年,太空监测计划的MODP监测系统发现了第一个自动发现的天体1990 SS。次年,又发现了周期彗星1991x=125P/1991 R2 (Spacewatch)。1992年,太空监测计划重复发现了5145号小行星和另一颗彗星C/1992 J1。1993年,太空监测计划发现了当时最小的小行星1993 KA2,视星等29.2等,直径只有4-9米。1994年,又发现了1994 XM1,距离地球最近只有10.5万公里,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1995年,发现1995 CR,是当时已知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近日距只有0.12AU。1999年,发现了两颗冥外天体1995 SN55和1999 TD10,另有一颗近地小行星1998 KY26。2000年,太空监测计划又有收获:重复发现719号小行星,以及彗星C/2000 A1 (Montani),一直到2003年1月,该彗星保持着最远的近日距的纪录。发现近地小行星2000 BF19,木星的卫星S/1999 J1以及双小行星2000 WR106(20000号小行星)。2002年,太空监测计划第一个报告“彗核旅行”探测器的坠毁。

« 上一页

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 1999-2009年 版权所有
叶儿山WordPress(中文)提供技术支持
您可以订阅本站的文章 (RSS) 和/或 评论 (RSS)